專家共話新時期個人數據保護新路徑
1月6日,由中國科學院(以下簡稱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主辦、世紀互聯鏈網智能計算機研究院協辦的“新時期個人數據保護政策與技術”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辦。會議倡議各界專家開放合作,發起個人大數據協作社群(Personal Data Community),形成圍繞個人數據研究的開放合作機制,推動國內個人數據的政策和技術研究。
當前,大數據驅動的數字經濟產業快速發展,釋放更多紅利的同時,傳統的個人信息保護途徑在新技術優勢面前逐步失效。2021年1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以下簡稱《個人信息保護法》)正式生效,這是繼《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之后,我國在信息安全發展進程中的又一項重要法律,促使數據行業進入到個人數據保護、發展和管理的新階段。
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洪學海研究員指出:“大數據時代的個人信息保護問題,尤其是法律法規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操作問題,需要一定的技術手段來解決。希望業界開放合作,凝練個人數據保護中的科學問題,通過各領域專家的跨學科協作,探索不同應用場景下個人數據保護方案。”
中國人民大學孟小峰教授則從技術發展角度指出,傳統互聯網體系結構在身份認證與數據權屬的設計上存在先天不足,有必要在新時期數字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下重新定義和設計數據基礎設施。產業界須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和解決目前個人數據保護領域的相關產業政策和法律法規問題,既不能無視個體的權益訴求,進一步強化平臺的絕對優勢,也不能作繭自縛錯失大數據發展紅利。
世紀互聯鏈網智能計算研究院院長馬炬表示,新時期的大數據產業應是以個人數據安全和權益保護為主要特色的新產業形態,圍繞個人數據形成的存儲、計算、遷移、交換、生產、應用等數據產業將是未來一段時期的新藍海。
“隨著個人數據保護技術的發展,我們即將迎來個人數據中心(Personal Data Center)的新時代。這既要求樹立以個人數據為中心的創新建設理念,也要求在網絡空間基礎設施的底層技術邏輯上實現數據存儲與處理過程中的私密性、安全性、不可被篡改性。”馬炬表示,在一個理想的個人數據中心模型里,每一個人都能便捷地建立和管理自己的數字身份,并依托數字身份進行個人數據的存儲、發布、計算等處理工作,進而形成個人與個人、個人與平臺的互動操作,實現新時期、新角度、新形態網絡空間的構建。
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研究員王偉倡議,政產學研用等相關單位共同攜手,在推動開放研究、凝練知識體系、形成理念共識、促進國際合作等方面積極合作,并開展試驗系統的研發和示范,盡快形成有中國特色和全球普適性的個人數據保護方案,使其成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必要組成部分和實踐案例。
相關閱讀
-
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排名前十位的都有...
中國新能源汽車加快駛入海外市場。中國汽車工業協會17日發布2021年... -
光伏市場需求持續增加 我國光伏產品去...
工信部2月15日發布數據顯示隨著全球加快應對氣候變化,光伏市場需求... -
1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增長11.6%...
商務部2月15日發布數據顯示1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22 8億元人民... -
專家共話新時期個人數據保護新路徑
1月6日,由中國科學院(以下簡稱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主辦、世... -
小米集團公布第三季度業績 互聯網業務...
11月23日,小米集團公布2021年第三季度業績,總收入為781億元,同比... -
運達科技重啟關聯收購下調業績承諾 屢...
前次重組終止不滿一年,運達科技(300440 SZ)再次啟動對同一關聯方...